春节是传统的用煤淡季,工业企业停工放假,部分耗能企业停产,电厂日耗下降。主力煤炭企业春节不放假,继续增加煤炭供应。部分存煤偏低的下游用户,可以利用节日期间抢运和补库。春节期间,部分电厂库存得到积累,采购积极性明显减弱,北方港口下锚船有所减少,这也直接影响到节后的煤炭市场走势和煤价涨跌变化。但是,对后续市场利好因素依然存在,首先,两会前,煤矿安全、环保检查维持高压态势。其次,环渤海部分港口库存依然偏低,优质煤紧缺,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再次,取暖期过后,保供压力将有所减轻。第四,国外疫情严峻,大量工业订单回流至国内沿海地区,工业用电需求稳定增长。而双循环经济格局下我国宏观经济有望延续稳中向好的势头,对电力需求形成刚性支撑。
1.节日期间,电厂成功累库。
节日期间,全国范围内气温继续回升,加之部分工业企业停产放假,居民取暖和工业用电需求双双下降,采购积极性明显弱化。终端用户北上采购意愿降至冰点,市场货盘稀缺,交投冷清,下锚船减少。随着全社会用电负荷的高位回落,下游电厂开机率有所下降,存煤可用天数普通回归安全线以上。
春节期间,工业企业停产放假,电厂日耗下降至正常情况下的一半左右,促使下游电厂变被动为主动;利用这一阶段,成功的实现了补库。今年,产地多数煤矿积极响应国家保供及就地过年的号召,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继续生产和发运。春节期间放假,为确保供应,大部分主力矿仍搞年产,生产的煤矿数量高于往年春节期间。下游用户买涨不买落,依靠长协煤和进口煤补充,不急于大量拉运市场煤,而是压价还盘。节后,重点电厂和统调电厂存煤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二港和沿海电厂存煤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受此影响,北方港口下锚船数量出现大幅减少;其中,秦港下锚船一度降至16艘,黄骅港下锚船降至19艘,由前一阶段寒冬时期的船等货转变为货等船,优质煤炭不再奇货可居。
2.长假过后,市场复苏缓慢。
春节是传统的用煤淡季,春节之前一周是煤市由旺转淡的分水岭。而春节前一周到正月十五,这二十多天时间成为传统的用煤淡季。初五开始,沿海地区复产速度加快,但全面复产还需要一段时间。节日期间,日耗下降,调进数量高于消耗,电厂库存得到修补。
产地方面,供应相对宽松,电力、化工等行业用煤需求减少,拉煤车减少,主要产地的煤矿出矿价格继续下降,跌幅达230元/吨,贸易商仍有下降空间,水分继续挤出。主要产地的煤炭产量保持较高水平,动力煤市场供应充足,大秦线满发,朔黄、蒙冀线外运数量不减,与此同时,环渤海港口存煤逐渐回升,目前存煤数量较节前增加了210万吨。长假过后,电厂消耗库存,并对长协保持刚性拉运,预计市场下行一段时间后才会复苏,对北方港口现货煤价的消极影响会延续一段时间,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压力依然存在。而电厂和港口库存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产地煤价和港口煤价还有下跌空间,预计到二月底,煤价将有望止跌企稳。节后,下游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沿海八省重点电厂耗煤出现起色,产地拉煤车也略有增加,但距市场止跌反弹还需要几天时间。
3.利好因素依然存在。
今年春节期间,煤炭市场的复苏进程较往年相比将有所加快,针对局部地区出现的疫情,中央及地方倡导春节期间就地过年,电力消费预计也将呈现新变化。就地过年对节日期间和节后第二产业复苏有很大带动作用。我国很多工业企业春节期间继续开工,促使全社会用电量及电网负荷同比将保持增加态势。
受去年基数低以及今年春节就地过年的号召等因素影响,多个省份用电量较去年春节出现明显增加,对煤炭市场带动作用较强。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2月11-17日),南方电网用电负荷、用电量双双实现“开门红”,南方电网最高负荷为1.16亿千瓦,增长12.74%。尽管部分电厂库存在春节期间得到累库,但随着节后,工业用电加速复苏,带动电厂日耗猛增;而经过一段时间消耗之后,下游终端采购和拉运积极性将提高,煤炭市场有望重回供需两旺态势,港口市场煤交易价格得到支撑,有望在本月底止跌企稳。三月份,南方工业企业全面复工之后,港口煤价有望回归上涨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