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把创新摆在什么位置?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如此定义。
连日来,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集团公司各单位结合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充分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创新体制机制,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塑造发展新优势。
创新,为智能化矿井建设赋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是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路径。
围绕这一目标,集团公司各煤矿单位大力推进“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和5G在煤矿井下的拓展应用,促进煤炭产业安全、高效、绿色、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一矿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念,立足矿井系统智能化水平再提升,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矿井智能化发展深度融合。
“今年6月份,我们在竖井提升系统引入了智能巡检机器人,代替传统人工对电气设备、提升容器、供电系统线路进行巡检,并组织技术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开展小改小革,优化作业环境,有效解决了漏检、误判等问题。”一矿副总工程师赵华伟说。通过机器代替人工,不仅提升了操作、检修的稳定监测、快速反应能力,还提高了巡检质量。
在新时代智能化引擎的驱动下,一矿聚焦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智能化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学习和探索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进5G承载网络平台建设,创建“岩巷快速盾构生产系统”和“智能化掘进机+设备集中控制系统”生产模式,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为矿井高质量发展赋能。
创新,带来的效益摸得着
好的创新项目是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基于此,基层单位因地制宜,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创新优势,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自备电厂,锅炉1至3号烟气监测改造是他们完成的一项重要创新项目。“我们增加了双量程切换功能,保证数据实时便于控制,节省了高额的排污费用,避免了掺烧剂的浪费。”自备电厂设备检修车间主任张学海介绍,“这项技术成功应用到其他机组,使机组稳定性大大提高。可以说,通过改造,产生了经济与安全双重效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持续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坚定了自备电厂干部职工做好创新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人是创新的主体。下一步,自备电厂将完善相关政策,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发挥技术创新带头人作用,引导干部职工扎根生产一线,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践行工匠精神,刻苦钻研、躬身实践,心无旁骛投身创新之路,用智慧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