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8月,华阳集团成立高产高效工作专班,落实省属国有企业苦练内功“对标挖潜、突破‘两线’”内在要求,以提高单产为目标,专人负责、专项落实,推进对标挖潜高产高效工作。经过4个多月的攻坚,矿井综合单产水平明显提升。
以二矿为例,11月,采煤一队151203大采高工作面,全月日均8.8刀,达到第一台阶高产高效目标;采煤三队151104工作面,实现全月日均8刀,达到第二台阶高产高效目标。
扣紧关键环——工艺!
在二矿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高清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井下重要作业点的工作情况,一块块煤顺着采煤机落入溜槽中。在采煤三队生产组织记录本上,“24日8刀、25日8.5刀……”清晰记录着11月份的生产情况,出煤量成为最重要的数据之一。
今年,二矿锁定高产、高效、稳产目标,改造矿井主运系统,优化巷道布局,最大限度挖掘生产潜能。采煤三队首次试用顺槽1.4米胶带输送机,输送能力由原来每小时1500吨提升至每小时2000吨,使采煤机割煤与支架放顶煤互不影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采放平行高效作业。积极推广进风顺槽皮带硫化工艺,在端头把经纬网改成柔性网,减少了生产班连网工艺、工序及维护时间,使职工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降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在转载机机头配套设计3500毫米自移千斤,可有效提高端头作业效率,保证生产当班转载机机头正常运转。”采煤三队队长赵计旺说。
“以前割煤任务都是生产班完成,现在使用大运量皮带、优化生产工艺后,在保质保量完成检修任务的同时,检修班承担半刀煤的割煤任务,日产量达到900吨,保证了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赵计旺对完成产量任务胸有成竹。
下好先手棋——检修!
“出煤班采多少煤,要看设备能不能正常运行。”采煤一队队长薛彪道出奥妙,“抓住检修就抓住了出煤。我们把设备维护好,开机率高了,就能稳稳地出煤。”
11月,采煤一队在保证日割8刀煤的基础上,连续多日实现了日割10刀煤,全月实现了日均8.8刀煤目标。
充分发挥检修班的能动性,做到队干、工长包机、分片,设备责任到人,严格现场交接,将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隐患及注意事项准确移交给下一班。大到电机、减速器,小到螺丝垫片,检修人员都根据设备运行状况,细化检修环节,精准检修,确保现场备品备件齐全,保障生产班设备正常运转。
“检修班工序多,我们今天安排30个人出检修班的任务,大家盯好采煤机、工作溜的检修……”在八点班班前会上,薛彪根据井下生产情况,合理排布出勤人员,做到专人专岗、人尽其责,不窝工、不返工。除此之外,他们还用时间换效率,将交接班时间定为生产班开机时间,取消端头铺连网工艺,简化了生产班割煤工序,提高了生产班过头尾速度,每次过头尾可节约20分钟,全天有效生产时间较以往多出2小时。
把关键环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采煤一队不仅出煤量大了,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也得到提升。从工作面每天全长吹架,3天洗一次架,确保支架底座、管路、四连杆无煤尘堆积,到用激光线与基准线实测的距离作为溜子窜动依据,事无巨细的标准化让巷道发生了“质”的改变,与出煤“量”形成良性循环。
牵住牛鼻子——激励!
用好激励政策,调动干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将“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充分激发出来,是采煤三队高产高效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生产班,采煤三队制定了每班必须完成4刀煤、5000吨的目标任务,对完不成计划的班组,采取考核队干工长,并核减当班相应总工分的措施;每旬2个生产班还进行评比,对完不成计划的进行考核,对超出计划的给予奖励。“我们在队务会中,细化每过一次头、过一次尾的班工分,明确每吨煤对应的工分,对当班超出产量任务的煤,还采取每吨工分加倍的办法,让大家鼓足干劲。”赵计旺说。
在检修班,采煤三队使用“清单化”管理模式,皮带组、煤溜组、支架组、采煤机组、电工组、端头组6个组按照任务清单安排检修工作,对应“清单化”考核,对完不成当班检修计划的除考核当班跟班队干、工长外,还考核成员工分,对超前完成检修计划的分组按照清单奖励政策给予相应奖励。
“我们将出煤数量与奖金挂钩,出的煤越多,收入越高。”采煤三队职工周建祯说。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让职工积极性高了,出煤自然就多了。
“二矿在高产高效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计划从三个方面将各矿高产高效工作推上新的台阶。”高产高效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马晨晶介绍,“一是实体煤巷道推广端头支架和超前支架,优化过机头机尾的工艺工序;二是在满足采区运输能力的前提下,推广使用1.4米大运量皮带,提高运煤系统的匹配能力;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对达到高产高效目标的队组进行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