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有了新标准发布时间:2023-07-03  来源:中国煤炭报  访问量:

  近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编制成果,意味着矿山企业在数据互通互联方面有了参考标准。《规范》包括哪些内容,有助于解决哪些问题,如何在实践中完善应用?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


  解决“采不到”“插不上”问题


  “数据治理是矿山智能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表示,“矿山数据标准化存在一些难题,如缺少行业标准规范、生产设备接口不统一、‘数据孤岛’问题突出、通信接口与协议不统一、网络及生产装备安全性无法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智新也指出,矿山智能化现有标准多针对单系统、单过程、单领域,存在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修订存在滞后性、标准国际化程度不足等问题。随着全国矿山智能化建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亟需建设科学统一的数据融合共享标准体系,提高矿山产业数据质量和大数据应用能力。


  “我们在智能化矿山建设过程中,面临最大问题就是各系统、各设备之间互联互通性差。比如,我公司某煤矿综合平台共接入38个智能化子系统,这38个子系统采用了近20种不同的接口协议。同样的接口协议又有不同开发者编写的点表,有不同字段、释义,给数据采集、融合、分析和共享带来极大挑战。”内蒙古伊泰集团副总裁兼总工程师赵立克表示。


  2020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委托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牵头,召集装备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计100余家单位成立工作组,抽调国家能源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华电集团等专业人员,统一组织开展《规范》编制工作。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今年5月,《规范》编制工作正式完成。


  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信息所所长王鹏介绍,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体系包括基础共性、数据编码、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数据应用六大专题,共40项具体规范,覆盖矿山数据采集、传输、储存、治理和应用全过程。以《规范》数据编码专题为例,划分为井工煤矿、露天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指标数据等类别。其中,井工煤矿数据编码规范可划分为基本要求、基础类、生产类、安全类和管理类。


  “《规范》统一标准协议有助于解决数据‘采不到’,统一数据编码有助于解决数据‘看不懂’,统一数据治理规范有助于解决信息‘捋不清’,统一装备物理接口有助于解决多终端线路‘插不上’等问题。”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杨鹏表示。


  在实践中推广完善


  “标准有了,应用是关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德昶在发布会上强调,矿山企业要加大《规范》宣贯力度,坚持典型引路和全面推广应用相结合,及时总结提炼思路做法,取得实际成效。


  多位矿山企业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开展宣贯落实工作,选取试点单位示范引领,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


  山东能源集团总工程师孙希奎表示,将在集团内部采取大讲堂、专项培训等方式,让各级单位全面了解规范意义与工作要求。此外,新建系统、装备在设计、招标环节,要设立入围门槛,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制定技术规格书,抓好源头管控。


  “我们将重点围绕生产调度、经营管理、战略分析等业务以及安全、产运储销等专题,推进数据应用场景建设,实现数据赋能业务决策。”孙希奎说。


  陕煤集团煤业公司副总经理屈永利表示,将按照“统筹开展、试点先行、总结复盘、全面推广”思路,分三个阶段推进此项工作。“第一阶段,先开展统建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治理工作,重点从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对《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主数据规范》和《数据架构规范》等进行实践验证,形成指导工作方法。第二阶段,选取部分智能化建设示范矿井作为试点单位,开展数据标准建设及数据融合共享应用。第三阶段,在其余矿井按《规范》落地执行方法全面推广。”屈永利说。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总工程师王永强表示,将依据新的企业数据编码规范对原有系统进行迭代升级,满足《规范》相关标准。同时,依据《规范》进行新产品开发,在煤矿装备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不断创新。“我们将建立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提供针对《规范》的培训服务,帮助煤炭企业了解和掌握相关要求。”王永强说。


  据悉,下一步,编制工作组将在应用中动态修订《规范》,逐步形成科学完善的智能化矿山数据标准体系,并以此次发布的40项数据规范为基础,分层次、分阶段将《规范》上升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