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常村煤矿:激荡“创新潮” 释放新活力发布时间:2024-10-21  来源:潞安化工集团网站  访问量:

      常村煤矿将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紧盯制约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大力推动集成创新,实施创新项目化管理,搭建技术竞赛平台,激活创新主体活力,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科研项目“落地生金”


      随着井下开采延伸,工作面回采与巷道掘进往往同时进行,超前支护压力相互叠加,而巷道强动压弱胶结泥岩顶板发育,淋水情况较多,巷道变形量大,变形时间长,底鼓现象严重。面对复杂且多变的地质构造,如何保证巷道支护的质量和效果?常村煤矿通过应用高冲击韧性注浆锚杆支护技术,破解了这一生产难题。


      “通过对不同锚杆断面进行扫描、分析,我们认为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600号以上高冲击韧性锚杆材料在各项性能指标方面,都优于平常使用的500号锚杆。所以,我们选择600号热处理锚杆钢材作为锚杆支护材料,开发出高冲击韧性注浆锚杆。”该矿生产技术中心主管技术员董飞向记者介绍。该技术明显提高了矿井支护系统的强度与刚度,对于实现采掘衔接平稳有序,推动降本增效,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技术上的突破和成功应用,是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最大底气。近年来,该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创效、重心下移、动态管理”的原则,聚焦难题突破,积极开展科研关、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引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复杂构造区巷道围岩双壳加固关键技术研究”和“综放工作面窄煤柱定向切顶应力转移护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分别荣获了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23年,“6m厚煤层条带膏体全采全充技术研究”“综放采场坚硬顶板定向水力压裂成套技术研究”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综采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回撤机械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托顶煤掘进巷道过构造带承载结构再造及控制技术研究”荣获河南省煤炭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常村煤矿托顶煤掘进巷道过构造带承载结构再造及控制技术研究”荣获煤炭行业标杆案例。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和落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源。


小改小革提质增效


      该矿以推进核心价值创造为发力点,以取得实效作为判定标准,推进技术革新。基层单位结合生产实际,推动技术革新,实施设备改造,攻克生产难题,将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延伸向班组、岗位和现场,以小改小革之细流汇聚创新创效之江河。


      在470水平2701工作面安装期间,运搬队迎来了一个特殊的“乘客”——新型转载机自移机尾架。它的宽度比以前多了400毫米,高了500毫米,以现有的巷道宽度和高度根本不具备运输条件。工作面安装任务迫在眉睫,扩帮拉低的老办法费时费力,运搬队成立攻关小组,一次次下井测量尺寸,在图纸上一遍遍演算、调整,最终研制出自移机尾架专用起吊运输装置。


      “这个‘专车’不使用起吊马达,就能把起吊马达的位置让给物料,运输更高更宽的物料。”运搬二队技术员顾利峰说,“为了方便使用,装置都是可拆卸的,随用随装,用完即拆,十分方便,操作简单,实用高效。”


      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的固定放煤簸箕太低,出煤口太大,无法满足集装箱车辆装车要求,该矿装车队成立技术小组对放煤簸箕进行改造,增加调节放煤口宽窄的径向油缸,升级可伸缩式溜槽,对装车软件进行调整,使放煤簸箕“可大可小、可伸可缩”,同时满足普通车辆和集装箱车辆装车需求,保证装车快进快出。花垴风井工区将6米长、8米宽的风井改造为4.2米长、3.9米宽的拼装版本,体型更小,易于拆卸和搬运,从而节省了人力。没有往常吊车的轰鸣,没有检修工登高作业的身影,花垴风井工区安全高效完成了主通风机性能测试,保证了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一项项技术革新,一个个设备改造,转化为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增加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