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王庄煤矿在安全生产、平台搭建、全员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推动科技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激活创新“细胞”
如何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唤醒全员的创新“基因”,激活全员的创新“细胞”,该矿有着独到的管理经验。
该矿成立了职工创新工作室,吸纳了92名各岗位专业技术人才,配备多媒体教学一体化基础设施和近1000套专业书籍,提供了3000余平方米的实训基地。职工创新工作室坚持把实学、实用、实战作为培训方向,将攻难题、传绝技、带高徒、想创意、出成果作为重点工作,集中攻克制约安全生产、高产高效、绿色环保、经营管理的关键难题。近日,该矿职工创新工作室成功入选“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
在创新体系的“护航”下,广大员工的创新活力得到不断激发。截至目前,该矿共创建了12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着力打造创新“强磁场”,激发创新“裂变”。各个创新工作室以解决疑难问题、提质增效为目的,把实践经验、先进操作法传授给员工,其创新成果每年可间接产生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在2024年中国技协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中,该矿6项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获得佳绩。对科技含量高、产生效益大、推广价值高的原创人员进行了奖励,让技能之才、实干之才和创新之才既有票子,又有面子,让草根创客名利双收。
打造创新“矩阵”
传统的人工电路巡检向无人机巡检转变,设备从被动检修向智能在线诊断转变……“智慧矿山”建设的目的是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该矿以减人、提质、增效、保安为出发点,有序推动智能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该矿建设矿井工业万兆以太网络,覆盖井下采区主要区域,采用华为私有云数据中心,全力打造矿井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了井上下业务的一键式应用部署和弹性伸缩的应用自动化部署。大数据云平台为生产各要素精准“画像”,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各子系统组成的总系统实现对设备的远程集中控制,打通信息“孤岛”,实现生产管理流程智能化协同和整体生产力流程自动化。通过智能化改造,原煤产量比普通综采工作面提高了3.2%,变频技术广泛应用使工作面电费减少了10%。
结合矿井实际,该矿还创新引入航拍影像,对雨季“三防”采用动态图表进行管控。将矸石山、变电所、边坡、工业广场等雨季“三防”重点管控区域与影像图进行叠加标注,达成重点管控区域的图表公示。将隐患位置、责任单位、特征、排查时间、整改时间等内容纳入图表管理,并依据隐患落实整改情况对图表进行动态更新,实现重点隐患的动态图表公示。
图表管理采用动态闭合延续模式,隐患整改后形成闭合,并对隐患整改前和整改后的效果进行实景对比,每次巡查结果按照日期及巡查情况进行动态更新,实现时间、区域巡查、隐患整改的动态图表公示,取得了更为直观的管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