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化工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3月28日上午8点,潞安化工集团古城煤矿早调会经营分析环节,企管部副部长李慧通过“驾驶舱”实时联动调取全矿69个队组前一日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去年,古城煤矿依托潞安化工集团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个性化生成了“古城煤矿经营管理驾驶舱”。至此,李慧的日常工作便与“驾驶舱”深度绑定。
“过去调取全矿数据需要从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汇总,工作量大,数据质量低;现在只需打开‘驾驶舱’,系统就会自动生成多维分析报告。”李慧说。
古城煤矿的数字化进阶之路是潞安化工集团数字化治理的缩影。
潞安化工集团现有900多个这样的“驾驶舱”,构建起“日跟踪、周预警、月复盘”的全覆盖、全周期动态分析体系。
从“数据孤岛”到一屏通览
“过去,数据记录手段落后,各种表格满天飞,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脱节,数据及时性弱,数据标准、口径不一致,数据溯源难,关键指标分析依赖经验判断,数据碎片化严重。”潞安化工集团数字化专班工作人员李鹏杰告诉笔者。
为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潞安化工集团构建起包括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供管理、销售管理、投资管控、财务核算等17个系统模块的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了经营数据云化连接、实时反馈和自动、自助分析等。
“我们在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上构建起覆盖全集团生产经营管理全量、全要素、全组织、全业务流程的经营管理‘驾驶舱’,实现了一屏观全局、一图知全貌。”李鹏杰说。
去年1月,潞安化工集团启动“数字化人才赋能计划”,对该集团各单位选拔的435名经营分析员,进行数据治理、可视化数据分析工具应用、业财融合经营分析等方面的“理论+实战”培训。
“经营分析员相当于司机,要能理解每条数据的变化情况、变化原因、变化规律,要有数据洞察、业务洞察、商业洞察的能力,要能及时预测、预警,及时给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李鹏杰说。
目前,在潞安化工集团,庞大的数据连接起业务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打破了“数据孤岛”,促进了业财一体化深度融合,实现了“利出一孔、力出一孔、数出一孔”。
从数字化到“数智化”
走进煤基清洁能源公司中控室,费托合成装置智能控制系统实时控制费托合成厂的生产运行设备,并对机泵群进行智能匹配。操作人员只需点击鼠标,就能获取费托合成装置的运行数据。
“费托合成装置智能控制系统将操作人员的经验和装置的物料平衡优化算法、能量平衡优化算法、经济优化算法等进行模型化处理,提供实时精确的工艺参数,增强装置的安全性和平稳性。”煤基清洁能源公司项目技术部副主管邵应平说。
除了作业方式从凭经验操作向靠数据研判转变外,潞安化工集团安全管理也由“人防”向“智防”转变。
在潞安化工集团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安全管理模块中,“隐患、风险、履职”等安全信息科学分类。
截至目前,潞安化工集团已经有2万多名班组长和各类安全管理人员通过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进行网格化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数字化,有效杜绝了隐患整改不及时、假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现象,实现了整改过程透明化、可追溯。”潞安化工集团数字化专班工作人员高志强说。
从模型部署到多场景赋能
入春以来,潞安配售电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依托智能电力运检系统,使用无人机进行线路智能巡检。
“我们通过应用数字算法和AI(人工智能)技术,将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变为‘人机结合’巡检模式。”潞安配售电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甄健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研究开发和拓展智能巡检应用场景,让智能电力运检系统搭载巡检机器狗、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形成‘天上无人机、地上实时监控、沟内机器狗’的全方位立体智能化数智电力运检新模式。”
最近,常村煤矿建立了三维智慧教学实训模式。
“我们利用以DeepSeek等为代表的AI技术,结合传统建模软件,应用多角度图像识别技术,将各种矿用设备、零部件快速生成三维数字模型,配合运动仿真算法,实时模拟设备运行及故障场景,将以往只能在井下现场见到的各类设备呈现在眼前。”常村煤矿双创基地副主任郑云龙说。
“采用这种方法生成的数字模型既迅速又精准,比之前的手动建模效率提高了90%以上,节省了数百万元3D扫描仪购置费用。”郑云龙说。
李鹏杰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把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积累的经营管理海量数据、智能化矿井工业大数据、化工企业工业大数据作为企业知识库,与DeepSeek等大模型进行本地化融合,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