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余吾煤业公司:“北水南调”助力矿山绿色低碳发展发布时间:2025-08-21  来源:潞安化工集团网站  访问量:

       余吾煤业公司矿井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北水南调”工程于7月3日实现首次排水成功,为矿井水资源优化利用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在矿井生产的关键链条中,水资源的均衡调配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与安全保障。此前,该公司南风井工区井下因水源补给不足,多次出现静压水系统压力不稳的情况,影响采掘面降尘与设备冷却作业;而中央区西翼采区水仓近期却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



精准研判 虹吸破题


       “北水南调”工程的核心目标是将西翼采区富余矿井水输送至南风井,填补其水源缺口,科学开展长距离输水调度是技术关键。


       为此,余吾煤业公司生产科牵头策划实施“北水南调”工程,历经精心筹备与协同攻坚,在满足资源化和生态化利用目标基础上,兼顾经济与技术的合理可行,进行可行性研究。


       方案制定阶段,该公司生产科组建专项小组展开全面调研,一组组精准数据为方案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北翼轨道大巷最高标高与南风井水仓标高最大高差达25米,两区域间管路输送距离长达近七千米,沿途需经过二部猴车巷、北轨大巷等10余个巷道节点。


综合考量多方面关键因素后,方案逐渐清晰。


       最终,专项小组敲定方案:通过完善排水管路网络,确定直接将西翼采区水仓水排至南风井井底水仓的方案,相比传统排水方式,这种模式能耗降低30%,且避免了长距离输送中的动力损耗问题。“虹吸原理”不仅有效缓解了矿井水供需矛盾,更推动公司井下供水绿色转型升级。



协同攻坚 挂图作战


       工程能否顺利推进,前期筹备是关键。余吾煤业公司生产科牵头构建联动机制,供电二队、供电三队、运搬一队、供水队等多部门迅速响应,开启“挂图作战”模式。


       历经多阶段的精细化筹备,各环节无缝衔接。在勘测与设计阶段,该公司技术人员携带测绘仪器深入井下12条巷道,徒步丈量管路路由3次,绘制出精准的管路铺设图纸,明确3处需要改造的巷道与管路接口位置。设备与管路准备阶段,通过对既有管道的检测、维护与整合利用,仅需新增800米管路安装即可完成工程改造。这一做法不仅大幅降低了工程的材料成本和施工周期,还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扰动,体现了资源节约与工程效率的双重优势。


       为构建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体系提供有力保障,从而充分发挥工程效能。该公司生产科建立专项工作联动群,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并且在队组与队组间设立联动机制,并由专人负责。同时,该公司组织20名操作人员开展了3次实战演练,模拟管路堵塞、压力骤降等8种突发情况。


       “针对‘压力超上限’‘流量不足’等核心场景,队组与队组间联动操作响应,通过转动水仓口排水阀实现泄压或增流,各项操作人员均能在3分钟内完成参数调整与故障排除。”该公司生产科质标办主任刘彦鹏说。



成效显著 绿色节能


       截至目前,该工程日均输送矿井水达一千立方米。同时,还可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捕捉现场实际水量变化,通过阀门调节或水泵功率调整等方式及时优化水量输送,确保供需平衡与系统安全运行。这一成功的背后,虹吸原理的巧妙应用是核心支撑。


       “北水南调”工程实施后,南风井静压水系统压力从原来的0.2-0.3MPa稳定提升至0.4MPa以上,满足了采掘面降尘、设备冷却的全时段用水需求,未再出现因缺水导致的生产中断。


       作为该采区唯一的综采队组,该公司综采预备队成为了最大受益者。


       “生产用水对综采队井下生产是刚需资源,缺少用水会导致生产效率下降、设备寿命缩短、成本飙升等问题;而用水充足则能保障生产连续、环境安全、设备稳定、综合效益最大化。因此,该工程的成功投用,确保了综采工作面用水量和水压稳定,为高效安全生产奠定基础。”该公司综采预备队队长袁月清谈到。


       水资源是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要素。该工程将矿井水纳入综合水资源管理体系,为井下水资源配置提供多元化的补充,提高矿井水利用率,有助于缓解煤水矛盾和区域性水资源供需不平衡,还成为推动该公司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北水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破解了矿井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更探索出一条深矿井长距离水资源调配的新路径。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优化排水系统运行参数,深化虹吸原理在矿山工程中的应用,为绿色高效生产注入更多科技动能。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