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分,晨雾清冷,常村煤矿井架高耸,皮带运转不歇。煤质科采样工人来到232皮带原煤采样点进行采样。为了采集到最具有代表性的煤样,他们按照比例分段、布点均匀的要求,在两个小时内收集了四次子样,并将收集到的子样进行破碎、堆掺、缩分,几个回合下来,约五十公斤的煤样变成放在手里的一小把。这些煤样将被送到化验室,进入已预热的马弗炉,经过近千度的高温灼烧,所得的检验结果代表着这个时间段的原煤质量。
“原煤煤质管控不好,后续的洗选加工、装车外运等各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煤质科负责人张鑫鹏说。像这样的煤质检测,他们每天会进行四次,做到了全时段、关键点的全覆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质量是“硬通货”。但随着矿井采掘活动延伸,地质条件日益复杂,煤质管控的难度也在增加。常村煤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瞄准煤炭产品质量最优目标,严格落实《煤质管理考核办法》《关于煤流线控制水煤、杂物的管理规定》等煤质管理制度,加大现场执行力度,严格防范事故发生,构建起纵贯生产、运输、提升、动筛、洗选、装车各环节、全流程的煤质动态监督管理机制,为外运商品煤质量划底线、上“保险”。
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减少杂质混入煤流。井下生产队组严格按照“架架见矸、见矸即止”的放煤原则,优化放顶煤管理,做到精采、细采,在确保含矸率不超标的前提下,提高煤炭回收率。针对井下运输系统,加强喷雾水、水煤、水仓清理、冲巷水的精细化管理,对杂物、铁器、大矸石上皮带等问题严加考核,切实将煤质管控关口前移,把好煤质源头关。
加强洗选加工控制,做实提质增效核心。洗煤厂是喷吹煤生产加工的主要单位。该厂在保供混煤质量管控方面,重点做好配煤生产组织,及时掌握掺配前原煤、掺配后保供混煤热值指标信息,实时调整掺配量,确保高标准完成保供任务。在喷吹煤质量管控方面,及时根据生产原煤的煤质变化,调整洗选工艺,控制药剂添加量,重点管控重介系统精煤回收率、浮选精煤抽出率、煤泥灰分等指标,确保产品质量百分百合格。
加强储装运控制,保证最终交付质量。为确保产品质量过硬,常村煤矿运销科从管理体系、人员能力、考核机制三方面发力,构建“层层把关、全员负责”的质量管控网络。明确各岗位质量责任,从煤炭运输到装车的每个环节,均安排专人全程监督,确保质量管控无死角;定期开展质量专项培训,对胶带司机、放煤工、平煤工等关键岗位,重点培训标准化装车流程,确保装煤量精准无误,让每一列外运车皮都经得起检验;建立质量追溯机制、质量考核标准,记录从源头到装车的全过程信息,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迅速追溯到具体环节和责任人,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提醒和督促整改,及时将风险降到最低,构建起外运商品煤质量安全最后一道屏障。
“煤质管控的成功,依赖于从生产源头到洗选加工再到储装运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闭环管控,每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最终的煤质。”张鑫鹏说。正是基于系统化、精细化的硬核管控,常村煤矿以优质煤炭的高效率稳定输出,在复杂的市场形势中,增加了制胜砝码,增添了发展底气。

新闻中心

